伟大抗战精神 照亮新时代课堂
吉林化工大学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10月29日,吉林化工大学第二教学楼报告厅内,红底白字的横幅“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抗战‘思政大课’”在灯光下格外醒目。700余名来自大中小学的师生与党员干部参与活动。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斗争精神、斗争智慧、斗争艺术的集中体现。”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高健飞站在讲台前,语气平稳而坚定。
屏幕上,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勾勒出14年抗战的壮烈画卷——白山黑水间,杨靖宇将军以身殉国;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的旋律响彻云天。高健飞以生动的史实、鲜明的思想,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团结带领人民抗击外侮的伟大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来自信仰的坚定。”高健飞说。
这堂大课,不仅是一场讲座,更是一项创新的育人工程。
“我们要让红色基因在不同学段之间接续传承。”吉林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海涛介绍。学校近年来与多所中小学建立“线上+线下”协同机制,构建“课程同研、资源同享、育人同频、评价同步”的“四同”体系,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地生根。
依托我省“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观摩示范、实践研修,打造“影院中的大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创新形式。课堂上,从抗战烽火到科研攻关,从民族觉醒到时代复兴,思想的脉络清晰绵延。
“我们将化工行业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抗战精神相融合,使课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温度。”李海涛说。
一堂“大思政课”结束,一位来自吉化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在笔记本上写道:“我们脚下的和平之路,是先辈用热血与生命铺就的。”一名大学生课后留言:“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把科学报国的理想与奋斗担当结合起来。”
据悉,吉林化工大学计划以此次“大思政课”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一体化”从理念走向实践。学校将组织师生赴抗联遗址、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在科研团队中设立“抗战精神与化工报国”专题研究课题;同时,在基层党组织中开设“传承红色基因”“党课开讲啦”等系列活动,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校园中持续闪光。
全媒体记者 栗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