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筑“四实”基底 静听成长拔节声

——吉林十二中党委书记姜曙光谈育人实践

全媒体记者 单汝峰

新闻背景

吉林市第十二中学(简称吉林十二中)是吉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先后荣获省重点高中、省文明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绿色校园、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省美育特色学校、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百余项称号,充分彰显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近年来,学校坚持内涵发展道路,以务实作风凝聚师生力量,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推动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实现了教学成果丰硕、育人质量稳步提高、社会满意度不断增强的“三重突破”,连续多年荣获市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奖”和“教学质量提高奖”,赢得广泛赞誉。

为深入了解学校在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近日,记者专访了吉林十二中党委书记姜曙光,聆听他对“办有品质的教育”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


记者:近年来,实干已然成为吉林十二中鲜明的教育标识与精神符号。在当下多元教育理念相互碰撞的大背景下,学校秉持这一核心理念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姜曙光:教育的本质在于深耕细作,容不得半点虚浮与急躁。学校始终将实干奉为圭臬,并将其淬炼为“四实”文化:诚实立本、务实治教、踏实精进、朴实育人。

其中,诚实立本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石,也深刻影响着学校育人目标的设定。我们将培塑“有品德、有智慧、有情怀、有价值”的新时代高中生作为育人目标,并特意将“有品德”置于首位,旨在反对单纯追求分数的短视行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诚实立本也体现在教师勇于直面教育过程中的挑战,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鼓励学生以真实的态度对待学习与成长,杜绝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此外,诚实也是构建师生间信任关系的重要纽带。我校推行的“师生坦诚对话日”制度,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反馈学习困惑及对教学的意见,而且确保教师能够以开放的心态真诚回应,从而建立起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良好氛围。这样的互动方式使得教育能够深入学生内心,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记者:教学常规是教育质量的根基,学校在常规管理中,究竟用了哪些实打实的举措,让每一个环节都落地见效、不走过场?

姜曙光:我们常说“教育者先受教育”,在教学的征程中,教师唯有直面自身短板,方能实现自我成长与突破。当教研组发现“某节课吸收率低”时,我们拒绝归咎于“学生不行”,而是深挖“教法如何优化”。这便是教学中“诚实”的生动体现,“诚”在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实”在不为客观因素找托辞。

基于此,学校将教学常规细化为可操作、可监督、可评估的具体环节,以踏实的行动落实每一项工作。以备课环节为例,学校坚决摒弃“形式化备课”,推行“三定五备”标准(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作业、备评价)。集体备课要求呈现如何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如何攻克教学难点等务实内容,力求通过扎实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课后,学校推行每天第九节课全员辅导制度,要求全体教师坚守岗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答疑服务:为薄弱生筑牢基础,助优等生拓展思维,帮临界生(成绩临近升学者)专攻短板,坚决摒弃“一刀切”。

考试之后,教学改进工作同样重要。教师按学校要求,作深度“质量分析”,穿透分数,直指知识漏洞与教法优化点。学校组织师生交流会,促进学生反思,助推教师调整。

说到底,务实就是把“应该做”变成“必须做好”,把每个教学动作都做到极致,让质量在细微处生长。


记者:在助力教师成长、推动其踏实精进方面,学校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举措呢?

姜曙光:在助力教师成长方面,我校摒弃“速成式”培训的浮躁,用“老带新稳根基、研促教提能力、赛提质激活力”的组合拳,让成长看得见、摸得着。

我校为青年教师精心打造成长档案,这不仅是教师成长的“时光宝盒”,更是教学提升的“导航图”。它详细记录着青年教师每节课的改进轨迹、学生的真实评价以及成绩的动态变化,让成长有迹可循、有据可依。近三年,青年教师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率逐年攀升,这一亮眼成果正是这种踏实培养模式的生动见证。

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教师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教室”,他们用朴实的坚守诠释着敬业与奉献。这种无声的榜样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也感染着青年教师,让“勤奋、自主、善思、笃行”的学风在校园里蔚然成风,同时也促使青年教师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育人素养。


记者:学校在科研工作中是如何践行“朴实育人”理念的?又是如何以此推动学校教育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姜曙光:科研不是“写论文、评职称”,而是教学的“急救包”。我们倡导“从课堂里找课题”,拒绝“高大上”的虚研究。我校的教师科研课题大多源于教学实践,像分层作业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高三周考后的针对性辅导策略等,这些课题紧贴教学一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成果如同及时雨,直接应用于教学改进,为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新动力。为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我校设立科研成果转化奖,对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教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让科研真正成为教学的利器,助力教师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踏实前行。

学校始终以朴实的心态对待教育,不急于求成,而是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踏实前行,就一定能收获成长。多年来,吉林十二中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稳步提升,更在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表现突出,先后有多名学生获得市级优秀志愿者、诚信之星等称号,这正是“朴实育人”的成果。

图片说明:姜曙光为参加高考的学子送上“福袋”,寄予殷切期许与祝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