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扣起源 与演变过程
个人简介:徐大航,女,毕业于辽宁大学,吉林市乌拉格格满族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服装设计师,著有《旗服旗饰》一书。市级非遗传承人(满族民间传统衣履制作技艺)。2014年6月吉林省松花江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聘期5年。2015年11月吉林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关心满族事业奉献奖”。2017年6月国家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授予作品“满韵清风”在第二届“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向天杯)获得二等奖。2018年3月、中共船营区委宣传部、“满族民间传统衣履制作”技艺传承人徐大航被聘为“非遗文化进社区”满族文化传承专家。曾荣获吉林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盘扣并非满族独有,但其广泛使用确实与满族服饰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一传统工艺起源于中国结艺,属于汉族传统手艺,但在清朝时期随着满族服饰的普及而成为主流闭合方式,并逐渐演变为中国服饰文化的象征之一。
汉族传统工艺的延续:盘扣的编法属于中国结艺的分支,可追溯至明朝甚至更早。明中晚期已出现盘扣,但当时服饰仍以系带为主。
满族服饰的推动:清代初期,满族服饰形制改为窄袖、盘扣闭合,取代了汉族传统的系带方式。这一时期,盘扣在宫廷与民间服饰中大量使用,并发展出直扣、葫芦扣等丰富样式。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族传统工艺的延续:盘扣的编法属于中国结艺的分支,可追溯至明朝甚至更早。明中晚期已出现盘扣,但当时服饰仍以系带为主。
满族服饰的推动:清代初期,满族服饰形制改为窄袖、盘扣闭合,取代了汉族传统的系带方式。这一时期,盘扣在宫廷与民间服饰中大量使用,并发展出直扣、葫芦扣等丰富样式。
功能与工艺特征
双重作用:兼具固定衣襟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由盘纽、纽襻与襻花构成,题材涵盖动植物、吉祥文字等。
材质与分类:布制为主,分实用型与服饰型,后者常见于礼服、戏剧服装,如蝴蝶扣、寿字扣等。
民族属性辨析
尽管清代满族服饰推动了盘扣的普及,但其工艺根源仍来自汉族传统结艺。因此,盘扣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遗产,而非单一民族专属。
历史发展与现代演变
从留下来的古代文物看,纽绊既有用于女服的,也有用于男服的。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我国元明用盘扣来束缚宽松的衣服、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花的题材都选取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盘扣的花式种类丰富,有模仿动植物的菊花盘扣、梅花扣、金鱼扣、盘结成文字的吉字扣、寿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几何图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盘花分裂两边,有对称的,有不对称的。盘花扣的作用在中国服饰的演化中逐改变,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称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