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古建丹青 历史薪火传承

我市建筑彩绘非遗研学展开幕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栗莉)6月12日,以“传艺传心传薪火,见人见物见生活”为主题的建筑彩绘非遗研学展在市博物馆启幕。活动由市文广旅局主办,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广大市民和游客开放办展,展示古建筑梁枋间沉淀千载的笔墨丹青,让观众体悟吉林地方建筑彩画艺术的文化底蕴与技艺魅力。

展览以建筑彩绘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贾辉导览,系统呈现古建彩绘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与当代表达。展览分为“溯源”“丹青述史”“迁流”“焕彩”“丹青不渝”“传承”六大板块,展出图片、实物及复原图纸上百件,不仅包括古建筑构建实物、彩画工具、彩画手稿,还包括设计案例、文创设计等,在揭示古建筑彩画艺术文化密码的同时展示了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成果。

现场展出的吉林文庙、吉林龙潭山、吉林北山、吉林乌拉街等古建筑彩画图纸,直观展现吉林地方建筑彩绘在图案构成、色彩语言和文化象征上的独特价值。展区特设互动研学空间,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通过对比官式与地方彩绘样本,深化对古建等级制度与审美体系的理解,让青年学子亲身解码历史匠心。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见人见物见生活’。”贾辉表示,“通过让学生触摸文物、体验工艺,拉近非遗与青年群体的距离,增强文化认同。”展览将持续至本月月底,并将持续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促进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为文化遗产保护和青年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