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父母去旅行

熊筱/文

提到和父母旅行,总是忍不住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带着父母去旅行,结束后,常常会有一句结案陈词:“下次再也不去了!”可是下一次,总是忍不住再次伸出邀请的手,希望能够共创奇迹。

我第一次带父母出门旅行,是在8年前,目的地是上海。我们的纷争从收拾行李便开始了。我收拾行李主打一个“差不多就行了”,只要刚需三件套“证件、手机、钥匙”带齐了,其他的东西忘记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在当地买,总有解决的办法。父母收拾行李则秉承“只能百密,不能一疏”的原则,遵循“刚需+备用+万一用得上呢”的公式。五天的行程,我妈准备了8套衣服,5套用来日常更换,3套作为备用——万一蹭脏了呢,万一下雨呢,万一温度不合适呢……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更是数不胜数,指甲刀、衣架、洗衣液、烧水壶、瓜子、榨菜、应急药……大大的行李箱里面被塞得严丝合缝,理所当然地超重了。断舍离的过程格外痛苦,我从行李箱里每拿出一样东西,我妈都大喊“那个有用”。没办法,我只能告诉她超重多少会多付多少钱。这样,行李箱才瘦身成功。

旅行正式开始的时候,对于彼此的挑战也开始了。首先就是作息时间不同,年轻人的旅行是带有“休息”性质的,睡到自然醒才有心情游玩。父母的想法是,来都来了,要多玩几个地方才划算,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睡觉?关于这一点,我出发之前是有心理准备的,已经提醒自己要早起了,但是我忽略了一点,我的早起和他们的早起不是一个时间段。在他们眼里,我起得多早都不算早。

对于我精心安排的知名景点、网红餐厅、地道本帮菜,他们都有话要说。看到东方明珠会说,这和我们那儿的天塔有什么不一样;逛城隍庙会说,怎么这么多人,这有什么意思;到外滩会说,这不跟咱们那儿的江边差不多嘛;排队一个小时吃到的灌汤包,他们说还不如家门口的包子好吃……他们还会说,熏鱼为什么这么甜?坐地铁就行了,为什么要打车……

“太贵了”是他们的口头禅,只要是他们认为不值当的,就会坚决拒绝。在我看来,有些东西虽然贵一点,但这是我能负担得起的,出来玩,就是图一个开心,该体验的要体验,该尝试的要尝试。他们则认为,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要精打细算,要勤俭节约,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一盆盆冷水泼下来,我的兴致也被消磨殆尽了。最后两天的行程,我们之间的氛围降到了冰点,我只想快点回家。这次不愉快的旅行过后,我们彼此心照不宣,有一段时间没再提一起出去旅行的事。

然而,伤疤好了是会忘记疼的,我还是无法心安理得地把父母扔在家里,自己跑出去玩。看到美丽的景色,吃到美食,总是想着父母要是能一起分享就好了。

总结第一次旅行的经验,我认为父母可能是不喜欢那种繁华都市,于是改变策略,决定带他们去欣赏自然风光——九寨沟。九寨沟美则美矣,可是旅途有些辛苦,从成都到九寨沟,大半程是山路,需要乘坐八个多小时大巴车,一路上还要克服高反。而且,九寨沟这样的景点,游玩起来纯靠脚力,基本每天步行都要两万多步。身强力壮的我都会感觉有些吃力,更别提年过七旬的老年人了。

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这些年,我已经渐渐感受到他们的变化。比如,从前他们会和我争论哪条路更近、哪个方案更好,现在则亦步亦趋地跟在我的身后;以前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 现在会说“都听你的”。

回首“带父母旅行”的初心,无非是想让他们快乐,想多制造一些全家人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想通了这一点,我开始转换思路,尝试融入到他们的旅行中。我的父母其实是喜欢出去玩的,一年中总会呼朋唤友去几次郊区农家乐。从前,我觉得去郊区农家乐,根本算不上旅行,只能算是郊游。所以,他们每次邀请我同去的时候,我都拒绝了。这一次,我主动提出:“下次你们再去农家乐,带我一起啊!”他们开心得不得了。很快,我们就有了全家第一次同行的农家乐之旅。到达农家小院后,刚停好车,老板娘就迎出来,热情地冲我们打招呼。父母开心地给老板娘介绍:“这是我女儿,这次陪我们一起来的!”

一会儿,父母的朋友们也陆续到达了。分配好房间后,我爸和一群叔叔就拿着渔具向门口的河边走去,我妈则和一帮阿姨去旁边的民俗村照相。她临走时嘱咐我:“你自由活动吧,记得12点回来吃饭。”

中午,老板娘站在院门口高喊“吃饭了”。在家吃饭总得三催四请的人们,这时候格外听话,立马起身,听从老板娘的号令,回到小院。午饭十分接地气,食材大多是就地取材,蔬菜是地里现摘的,鱼是自家鱼塘里养的,饼子是贴在铁锅边,和炖鱼一锅出的。菜量豪放,没有摆盘,主打返璞归真。大家都吃得喜气洋洋。

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乡间的夜晚,外面连路灯都没有。我站在院子门口,听隔壁的狗打架,看满天繁星,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后,父母带我去赶集。这是我第一次赶集,感觉新鲜无比。早晨八点刚过,集市上已经人声鼎沸。这里东西的种类多得超乎我的想象。一路上,父母领着我挑挑选选,杀价,结账,你来我往,好不快活。我们满载而归。

第三天中午,午饭后,我们要返程了。老板娘摘了新鲜的黄瓜分给各家,让大家带回去给家人尝一尝。

这次和父母的农家乐之旅,让我明白了,原来父母需要的旅行,不必灯红酒绿,不必繁华奢侈,不必住高档酒店,不必打卡网红美食,他们只想短暂地逃离日常琐碎,不用费心地思考一日三餐吃什么,换个环境,有人聊天,有人陪伴,怡然自得,就满心欢喜了。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再带着父母去旅行,我采取了和他们商量的原则,不再一切自己说了算,不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目的地和行程,而是让父母说了算,我配合他们。有时,到了目的地后,我们还会分开游玩,各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分有合,各得其乐,这样的旅行,没有矛盾,没有争吵,相处融洽,他们快乐,我也快乐。

一趟快乐的旅程,原来如此简单。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