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光村的草莓红了
全媒体记者 李伟洪 通讯员 刘艳
早春的风还带着些许寒意,桦甸市桦郊乡晓光村的草莓大棚内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垄垄植株油绿茂盛,一颗颗草莓娇艳欲滴,红彤彤的果实掩映在绿叶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鲜采摘。
“这里的草莓又大又甜,自己摘的吃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来自桦甸市区的张女士一边采摘一边兴奋地说。晓光村草莓大棚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新鲜的草莓,更提供了一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游客们穿梭在田间地头,亲手采摘下鲜红的草莓,尽情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晓光村草莓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桦郊乡棚膜经济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桦郊乡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生态采摘等增收模式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收益。目前,桦郊乡发展大棚530栋,面积413.24亩,2024年以来实现收益1157.07万元。
晓光村草莓种植项目正是在这一热潮中发展起来的。2023年,晓光村利用12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同时吸纳80万元社会资金,建设草莓采摘大棚,高水平开展草莓种植培育,最终打造完成这一为当地乡村旅游增色、拉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特色产业项目。“我们采用现代化大棚种植技术,通过精准调控温度和湿度,为草莓生长营造理想环境。种植全程践行绿色无公害理念,从土壤改良、肥料使用到病虫害防治,均严格遵循绿色标准,杜绝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致力于打造有机草莓。”晓光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
经历近4个月的精心培育,头茬草莓近期抢鲜上市,平均每天售卖草莓达50公斤以上。据介绍,本季采摘期从2月份开始,将一直持续到6月份。
据了解,在晓光村草莓种植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周边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棚膜经济的队伍中来。新政村富君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友谊村产业大棚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一栋大棚就是一个聚宝盆。”桦郊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桦郊乡将继续坚持把发展棚膜经济作为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推动棚膜经济向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发展,让农民在增收致富路上握紧这把实实在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