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颜色
娜乌/文
假如以季节的颜色类比女子的妆容,秋天大约是华丽的盛妆,颜色丰富且饱和。天是湛蓝的,树叶在绿、黄、红三种颜色间渐进层染。落叶也是或黄色或红色的,呈现绚烂瑰丽的色调。到了冬季,天地间的色彩开始一步步地降低饱和度,逐渐接近裸色系,没有了刻意的着色,呈现出沉稳、内敛的模样。
冬天的颜色是朴素的。自然界中,万物收藏,土地裸露出它的皮肤。下了一场大雪之后,天地茫茫,全然一片白色的景象。
冬天的颜色自成体系,元素虽简单,表达却丰富、细腻。人们在看似如此“单调而无趣”的色系中,被浓浓的冬日气氛包围着、感染着。
棕色系的木色,是树叶落尽、徒留枝干的颜色。一夜大风之后,小区门口的槐树一夜之间叶子被风刮得干干净净,露出浅棕色的枝杈,如同在宣告冬季正式来临。北方,冬天的树,一排一排,直直的,高高的,枝干光秃秃地蔓延,伸向天空,呈现出果敢而坚强的生命力。
棕色系的土褐色,是大地泥土的颜色。到了冬季,土地上的草皮渐渐褪去绿色,裸露出泥土的本来面目。落在土地上的枝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变回泥土,等待为来年生命新的生长提供能量。
不知道是谁先发明用“大地色”来形容化妆品中的棕色系,大概是因为相较于其他颜色,实在是只有大地具有亘古的气质,能够成就与黑和白两种颜色比肩的经典颜色。如同衣柜里的那件棕色羊绒大衣,经过多少年也不曾过时。
棕色系中还有一种颜色是咖啡色。气温越低,人们对热量就越难以抵抗。从立秋开始贴秋膘起,人们就进入了抵御寒冷的模式。开咖啡馆的人,尤其期盼一年中的冬季快一点到来。因为天气一冷,暖手的热饮就变得非常受欢迎,比如热咖啡、热可可、热奶茶。一口浓香、一口甜腻、一口暖意,相较于茶的清寂,咖啡、可可、奶茶是热闹的、欢欣的。连平时不喝咖啡的我,一到冬天,也会忍不住被咖啡馆里温暖的香气吸引。
白色的雪是冬天独有的色彩。在诗人的词句中,雪,变幻为各种不同的冬日意境。
雪花狂放如“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想象天上有一位神仙,因为喝醉了酒,于是发狂般地把身旁的云朵揉成碎片。那被撕碎的云朵掉落人间,便成了雪。从天而降的白色雪花,被诗人与云朵联系在一起,那样浪漫,超凡脱俗。
雪花也很温柔,“却开门,树影满地压冻月”。寒冬的夜晚,夜读间隙,抬头看向窗外,一片白茫茫,不知是下雪了还是满地月光。诗人推开门,看见眼前的景象——地上的月光与积雪融为一体。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以前,只觉得这首诗里的人家,日子过得清苦艰难,如今再读却有不同的感受。那个在风雪中埋头赶路的人,在他听见不远处传来的熟悉的犬吠声时,心中一定会升起温暖将至的“小确幸”吧。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有一个遮风避雪的地方,知道有一个人正在默默地等你回家,即便是简陋的茅草房,也是俗世间最安心的归处吧。
越是冰封雪飘,越是渴望躲进温暖的室内。冬天,不出门,约三五好友,围坐在家中煮茶,或是吃火锅、打边炉,边喝、边吃、边谈。在袅袅升起的白色水气里,人与人之间萌生着暖意与温情。
早上,对面的同事匆匆忙忙赶来,手上捧了一杯咖啡。正坐在办公桌前准备开工的我,看着她手中那个变成“节日包装”的咖啡杯,感叹“快过年了”。冬天,是一年中最有节日氛围的季节。
中国人的年是红色的,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剪的窗花、放的爆竹……都是红色的。据说,这是因为在远古的神话里,“年”这个凶兽作恶四方,唯独怕火和红色。所以,人们一到年节就要张贴红色的吉祥符、燃放烟花爆竹,以求吓跑年兽。时至今日,红色已成为代表喜庆、代表吉利的颜色。
过年买衣服,要选红色的。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齐齐整整地穿上红色的新衣,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拜年,特别有过大年的气氛。冬天也是被红色、被节日气氛萦绕着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冬天,是一个等待的季节。自然界中,万物收藏起锋芒,等待来年春天重新生长。树木落叶,落叶成土,这是大地在冬天需要完成的轮回,生命力在此间酝酿着。天空中,水气凝结成雪,覆盖在大地上。冬天,也是等待冰雪融化的过程。冰雪消融之后,便是春天了。
人们也在庆祝中等待,等待新春的到来。春天、夏天、秋天都走过了,到了冬天,总有辛苦需要慰藉,总有收获值得庆祝。于是,人们把节日留给冬天,让素淡的冬天有了一抹抹的红。
冬天的颜色,不似春天那般娇俏,不似夏天那般蓬勃,不似秋天那般瑰丽。它是沉稳的、庄重的、内敛的。它更像一股安静的力量,等待过后,是无尽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