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拙致简 其命惟新
——记我市书画家蔡华立
宋铁夫
应东北电力大学书画艺术研究所之邀,迎着初冬的第一场大雪,我来到位于松花江畔中环西街旁我市书画家蔡华立的工作室“守拙庐”。“守拙庐”内,画案上摆放着太湖石、青石,博古架上摆放着寿山冻石、巴林石,配着金丝楠木案椅,让这间不足60平方米的工作室显得古风浓郁、精致典雅。
工作室内的墙壁上悬挂着蔡华立创作的泼彩山水画、冰雪山水画、人物中堂,辅以两副行草长联、文房联。其中的两件作品尤为引人瞩目。一件是蔡华立在东北师范大学读书时临摹的唐代周昉工笔画《挥扇侍女图》,近两平方尺的画面上,侍女人物形象生动,笔法精湛,线条隽永;另外一件是他新近创作的淡墨山水画,仅三平方尺的山水画,可见山峦巍峨、古树苍劲,山水长线多为行草用笔,中锋线条起收果断、老辣,散锋则采用枯笔的皴法,附以淡墨润染,形成个人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清晰而鲜明。
与蔡华立相识多年,见面的地点大多在书画展览会场、笔会现场。在工作室内,见到他近几年来创作的作品,特别是山水画作品,让我有一些吃惊。以朱砂创作的红竹笔意古拙,画面清新;山水画作品,无论勾线、泼彩,均熟稔于胸,肆意表达;冰雪山水画更是在传统创作技法上,以少许淡墨花青染底设色,以黑托白的手法更见新意。
蔡华立出生在磐石市。读中学时,他就开始喜爱书法。在书籍极度匮乏的年代,在山乡求学的他偶得一本书法字帖,如获至宝般反复临摹。青年时期种下的喜爱书画的种子,最终引导他成长为省内外颇有影响力的书画家。
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蔡华立先在省纺织工业学校任教10年。后来,随着学校合并,他来到东北电力大学工作。随后的数年间,蔡华立的书法和绘画作品精品迭出。
近几年,我市的冰雪产业、文博经济蓬勃发展。蔡华立在汲取前人冰雪绘画创作技法的基础上,以冰雪雾凇为背景,用生宣水染和墨染相结合的方式,创作了一系列冰雪主题作品,为传播吉林冰雪品牌作出了贡献。
2015年夏,蔡华立应市博物馆邀请,参与打造“吉林三杰”馆。他用半年时间找寻成多禄、宋小濂、徐鼐霖的相关资料,采用国画的水墨写意与西方的人物造型相结合的手法,为“吉林三杰”造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东北大地颇有影响的名人形象。
磐石市作为东北抗联创建地,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纪念抗联这一段历史,磐石市建设了“磐石抗日斗争纪念馆”。蔡华立多次返乡,深入到红石砬子、取柴河、驿马滚马岭等抗联战斗遗址、密营,考察、收集素材,并根据史料描述的人物特征、绰号,为纪念馆创作了“东北抗联烈士组像”。
蔡华立在传统画领域深耕三十余载。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双栖会员,蔡华立先后两次去北京名校做访问学者,有幸师从刘进安、戴顺智等名家。回到东北电力大学后,他开创性地将数字新媒体技术应用在传统水墨画的创作上,指导学生开辟了“水墨新动画”这一创新领域。蔡华立任教35年,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及海内外。
谈及多年来书法绘画艺术创作的心得,蔡华立认为,墨像即心像,拙也是一种境界和心像。在这种理念下,无论生活还是创作,都追求忘我至简,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期待正在研习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蔡华立,创作出更多至简随性、充满情趣的水墨画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