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相继完成六大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

七旬老人李战哲长跑58年

年过花甲还能跑马拉松吗?

近年来,马拉松热度持续走高,北京市71岁的李战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坚持跑步58年,步入花甲之年,相继参加了六大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并顺利完赛,成为中国大陆第六位马拉松“六大满贯”跑者。

全力奔跑58年 里程超20万公里

清晨5时30分起床,6时出门开跑。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71岁的李战哲已经认真做完热身,开始了他每日的“功课”:跑步。穿着一身运动服的李战哲精神抖擞,身姿挺拔,每一步都踏出了坚定的力量。

无论是大年初一,还是暑热冬寒,李战哲每天都会坚持跑步,风雨无阻。在跑步的途中,李战哲总能遇到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在擦肩而过时,总会亲切地喊上一句:“李老师,加油!”

李战哲喜欢从家出发,沿着北京西长安街、公主坟、航天桥、海军总医院、钓鱼台一路跑,再回到二七剧场附近的家中。“这条线路平坦开阔、红绿灯少,非常适合路跑。”李战哲说。

除了独自跑步,李战哲还会跟着跑友们一起训练。11月10日早晨,李战哲就和北京239跑团的年轻人们一起跑完了22.29公里。李战哲介绍,这个跑团可不一般,跑团成员都有一定的跑步基础,以“80后”“90后”为主,他是其中唯一的“50后”,却在这群年轻人中毫不逊色。“跟着年轻人一起跑步,我也感觉更年轻、更有活力了!”李战哲笑着说。

如今,李战哲仍坚持着每天不少于10公里的跑量,平均配速保持在每公里5分多钟。跑步结束,拉伸完他还要再做320个快速半蹲和120个俯卧撑。此外,每周他还要完成一个半程马拉松并进行一次间歇跑训练。

从13岁开始晨跑至今,李战哲已经坚持跑步锻炼半个多世纪。李战哲保守估计,自己的跑量已超过20万公里,足以绕地球5圈。58年间,李战哲参加的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比赛超过百场。

二刷世界“六大满贯”

退休后的李战哲对跑步的热爱有增无减。在国内参加了多站马拉松比赛后,他将目光盯上了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并开启了征战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之旅。“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是指一年一度在东京、波士顿、纽约、柏林、伦敦、芝加哥举行的全马赛事,挑战它们可以说是全世界跑者的梦想。我希望通过参加这些比赛,开阔眼界的同时,向世界展现中国老人的精神面貌。”李战哲的眼里闪烁着光芒。

出国比赛,李战哲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障碍。“当时,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的中国大陆选手并不多,我是一句英语也不会说。知道我要只身一人出国,儿子专门给我准备了一张纸,上面写满了通关用语和简单的日常用语。”

不光是语言上的障碍,李战哲还面临身体上的挑战。2012年,李战哲开启了他“六大满贯”之旅的第一站:东京站。“赛前,我换了双新袜子,这双袜子可把我害苦了。”李战哲说,跑到35公里时,袜子在鞋里搓成了一团,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很快,他的脚上就磨出了两个血泡,每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尖上,速度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李战哲没有放弃,他咬紧牙关,硬生生地踩着血泡一瘸一拐地跑完了全程。比赛完,新袜子已经被鲜血染红,白色跑鞋边缘也渗出血来。不过,令他高兴的是,首站他就跑出了3小时27分10秒的好成绩。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李战哲陆续完成了波士顿、纽约、柏林、伦敦、芝加哥马拉松,成功挑战“六大满贯”,且都在4小时内完赛。

“六大满贯”完成了,李战哲依然“痴心”不改。今年4月,71岁的李战哲开始“二刷”六大满贯,伦敦站以3小时56分10秒顺利完赛;9月,柏林站跑出了3小时46分的好成绩,排名70岁组第9名,比他10年前柏林马拉松的成绩还快了9分钟。

带动更多的人跑起来

“今早刷长安街跑10.14公里,用时54分26秒,每公里平均配速5分21秒……”每天跑步锻炼结束后,李战哲总要用一段文字记录自己的跑步训练、饮食情况和简单的体会。他将这些内容整理成“跑步日记”分享在公众号和朋友圈中,到上周六已经发布了2283篇。他喜欢向年轻人分享经验,给跑友们支招、解惑,很多跑圈人都视李战哲为良师益友。

刘德全就是其中一位。刘德全退休后,由于总是刷手机、用电脑,他的肩周出现了问题,胃肠道也不通畅,作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士的他意识到自己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中。在一次跑步活动中,刘德全认识了李战哲,他由衷地感慨:“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我看来,李老师是超过70岁最帅、最有魅力的跑者。”

从最初的3公里、5公里,逐渐延长到8公里、10公里,再在跑友的带动下尝试15公里,刘德全一发不可收地“上瘾”了。他越跑越远,越跑越有劲儿,甚至觉得不跑步浑身不舒服。

从2022年7月开跑,经过一年的锻炼,刘德全发觉自己可以挑战全程马拉松了。去年6月,他给自己开启了“集训”。在李战哲等跑圈前辈的指导下,他精心调整饮食,优化跑步姿态,不断突破自我。去年六七八三个月,他就跑了960公里,配速和耐力也在不断提高。

去年10月29日,刘德全在成都马拉松赛场上迎来了自己的首秀,并以4小时5分16秒的佳绩跑完了全程。此后,他又陆续参加了武汉、贵阳、沈阳、太原等多场马拉松比赛,一年的时间里,刘德全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截至今年11月10日,他已经跑了28场全程马拉松、5场半程马拉松。

【相关】

年龄相加超过160岁

“跑马伉俪”完赛百余场

今年10月27日,在首届北京海淀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退休教授潘仲英以5小时0分18秒的成绩,完成了他的第73场全程马拉松赛;2022年北京马拉松的赛场上,时年86岁的张顺6小时16分51秒完赛,成为比赛最后一位关门选手;合肥有一对“知名度”很高的夫妇胡应福、王章敏,被称为“跑马伉俪”,这对年龄相加超过160岁的老人,已经一起跑过百余场路跑赛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平均寿命、身体机能等也在提升,越来越多老年跑友的跑步故事在跑圈流传开来。根据2023年度中国田径协会《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公布的数据,在马拉松项目中,年龄分布在60岁及以上的男性跑者占比为2.72%,女性跑者占比为1.2%。

同样,来自中国田协“蓝皮书”的数据显示,上岁数的马拉松选手比常人想象得更“能跑”:在2023年的统计中,60岁至64岁男子马拉松项目平均成绩为4小时19分50秒,比25岁至29岁男子马拉松的平均成绩仅落后1分21秒;60岁至64岁男子半程马拉松项目平均成绩为2小时7分56秒,甚至比25岁至29岁男子半程马拉松的平均成绩快1分20秒。

 据《北京晚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