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错峰出游第一城 为什么是厦门

十一月,金秋正式落幕。年关虽然还远,却开始给人一种指日可待的错觉。大江南北的人们,也都在这个微妙的关头,自觉地归于蛰伏、收敛与沉寂。

然而,对于富有经验的旅行者而言,越是这样的淡季,越是错峰游览某些地方的难得机会:譬如,此刻的南方沿海诸市,温暖而和煦、明媚而悠闲,正是游览短居的黄金季节,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目的地,就是厦门。

厦门初冬的美妙,在于恰到好处的阳光,在于开遍街头巷尾的可爱三角梅,在于金灿灿的沙滩与温暖的海浪,在于大排档里琳琅的海鲜、猛火灶头与锅铲的撞击声……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于这样一座老牌“网红城市”而言,此时正是难得的“游客空窗期”——城市的齿轮进入某种悠然的节奏之中,人们的步调更加从容,言语更加温柔。午后的海滩上,涛声淹没最后一缕纷杂,那份宁静与辽阔,舒适与便利,实在令人难忘。

厦门:完美岛屿

对于没去过厦门的人而言,记住,关于厦门的第一个知识点:厦门其实是一座岛。没错,这不是修辞,也不是说她“有”一座岛,而是她本身就是一座岛——厦门市的主城区思明区与湖里区以及绝大部分的城市要件,就坐落在这座被称为“厦门岛”或者“鹭岛”的岛屿之上。

一座在交通上天然受限的岛屿,发展成如今这样一座甚至常常被误认为是一省省会的大都市,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其背后的本质原因是,厦门岛几乎是一座完美的岛屿,无论面积、地形地貌还是与大陆的距离,一切要素都那么恰到好处。

厦门岛面积158平方公里,容纳着一百多万的常住人口。这个大小,既可以保证你即使处于岛屿的最中心,也能在半个小时内(不堵车的情况下)轻松触达海滨,又不至于小到让人觉得封闭、压抑或者无趣。

厦门岛上大部分的土地都很平坦,其中还镶嵌着许多填围海湾而成的岛内湖泊。这些平阔的地带足以容纳城市的生长与伸展;而与此同时,岛上也不乏低矮错落的山地,它们提供城市内部地理的区隔、生态的涵养以及坐山观海、信步山林的浪漫……

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厦门岛中的聚落层次紧凑而不失舒展,错落而不失有序:从西南部被早期开发者精心规划的城市核心区,到由传统渔村演变而成的海滨街区;从山海之间的“中国最美大学”,到与本岛若即若离的鼓浪屿;从散落在岛内各处、辐射一方活力的巨大商场,到紧密贴合着市民生活的,或依山、或傍海、或临湖的大小公园;从密集的产业园与写字楼,到堪称全国大城市中最方便的飞机场……这一座岛上“五脏”之俱全,在世界的海岛城市中都算得上首屈一指。

而当你把视角放大,跳出这座岛屿本身,你会发现,厦门岛堪称是一座被大陆“宠溺”的岛屿:其西部与北部被大陆紧紧环抱着,就像一颗在母亲手中被小心捧起的明珠。这也使得,这里虽然是一座海岛,却并无孤悬海上之感,安全感十足。

这种与大陆的亲密关系,也使得厦门岛上的交通十分便利。事实上,早在人们还没有能力修建跨海大桥的时代,厦门岛就已经通过一条长长的海堤和大陆相连,这也是为什么厦门火车站正处于岛屿的中心,且看起来很有年代感……到如今,海堤已因为生态原因被拆除,但无数桥梁、隧道早已将厦门与大陆紧密连结,就便利程度而言,厦门“岛屿属性”中的负面因素早已消弭殆尽。

而与此同时,一座岛屿,往往意味着一些天然的浪漫。譬如,在岛上,一年四季你都可以看到太阳从海上升起,再从海上落下。

当然,岛屿最本质的优势,还是在于对海洋的亲近。在厦门岛的南部,分布着绵长而深广的沙滩,其中,厦门大学一带的海滩朝西南,黄厝一带的海滩朝东南,这意味着无论日出日落,都有美好的天光洒在海滩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东南朝向、黄厝一线的海滩,那里大概是厦门岛唯一一片“一望无尽”的大海。经过近些年的治理,如今厦门的海水已经堪称清澈,同时,这里的沙滩十分广阔,坐定远眺,看远方的礁岛隐没在层层叠叠的海浪之中,颇有恍如隔世之感。

厦门,不仅有大海

严格而言,厦门并不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但这绝不表示她底蕴轻浮。事实上,来到厦门,比起常规的观赏风光、游览名胜,深入到市井之中,去摸索这座岛屿的文化肌理,其实是一件更有趣的事情。

观察地图你很容易发现,厦门正好处于闽南两个传统大城——泉州与漳州之间。厦门地区在古代的行政区划上长期属于泉州管辖;但就地理位置而言,这里又正好处于九龙江出海口、即狭长的“月港”尽头,这意味着,她长期以来都与漳州的关系十分密切。

与两大闽南古老聚落的这种密切的地理文化关联,再加上近代以来厦门“一骑绝尘”式的飞速发展,使得这座岛屿,就像古老的闽南向海上吐出的一颗明珠,千年闽南大地沉淀的风气与能量,纷纷被凝结在她的身上。

在闽南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拥有门头精美、飞檐奔逸的宫庙,厦门当然也不例外。这些宫庙中供奉着护佑一方的神明,人们会定期举办盛大的游神活动,这是闽南民俗中一大特色。

而在厦门海沧,一项名为“送王船”的游神活动,堪称闽南诸多游神活动中观赏性最强、场面最震撼的一个。

送王船习俗广泛流行在海沧沿海诸渔村,一般情况下每个村每4年举行一次。在特定月份,村民通过掷筊(即用特定的占卜工具询问神明)确定送王船的具体日期,然后用杉木或纸制造一艘体型巨大、堪称壮观的王船。活动当天,要把“王爷”请上王船,载上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由众人簇拥到海边焚烧。

送王船仪式依序包括立杆升旗、安栈、安龙眼、立桅、进水、请帆、王船出栈、游境、安位、化吉等,以其仪式保存之完整、流程之考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厦门火车站附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叫臭迪歌厅秀。歌厅秀是一种闽南独特的夜场形式,客人一桌桌面向舞台落座,会被主持人挨个点名上台献歌。台下的人都是观众,也都是演员,为你鼓掌喝彩的,既有你的亲友,也有萍水相逢的路人。许多有些年纪的客人以及驻场的歌手会在台上演出经典的闽南歌。闽南人含蓄,闽南歌却在中国流行乐里自成一派。这些歌曲或洒脱,或哀怨,或深情,或豪放,在闽南歌的宇宙之中,你得以窥见当代闽南人心中的幽曲。

当然,除了这些闽台地区共有的本土文化,厦门最特别的地方,无疑就是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事实上,作为厦门地区最早被精心开发的地方,鼓浪屿远远不只有日光岩和网红咖啡店。仅就岛上的建筑物而言,这里既有近代闽南富商留下的红砖大厝,也有欧洲人留下的各式洋楼……一百多年的精致历史和历代主人的浪漫心思,全部驻留在这座陡峭的小岛上,构成一座“万国建筑博物馆”,供你观瞻、流连。

厦门的食物,常说的无非海蛎煎、沙茶面、姜母鸭。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吃,是厦门实在有太多的美味,这些食物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绝不是你在厦门唯一的选择。譬如沙茶面不过是满街生烫类小吃店的其中一种形式,在岛内岛外每一个有些生活沉淀的社区,都盘扎着不少经营多年的生烫类小吃店,无论是白切鸡鸭、凉拌鸭胗鸭肠,或是猪腰大肠猪肝鱼片鱿鱼蚝仔蛏子,种种好料往汤里一烫,料多料少丰俭由人,下面下粥下米粉随你心意,那是顿顿都吃不腻的平民美味。

其实,真正的厦门老饕,会专程跑到厦门地区最古老的聚落——同安区(在历史上长期为泉州同安县,统辖着厦门岛),那里保留着许多沉淀深厚的美味。大菜譬如同安封肉,那是一种十分考究的烹饪大块肥猪肉的方法,是闽菜中很有分量的一道菜。新鲜的鸡腿裹着薄薄的粉,火候炸得刚刚好,外皮酥,鸡肉多汁,且调味是浓重的姜味,毫无一丝一毫的工业感,再配上一碗酸笋汤或者绿豆汤。岛内也有无数打着“同安炸鸡腿”旗号的店,但只有在同安,才能吃到那让人终生难忘的味道。

最后,厦门的大排档其实也别具特色,尤其开海后的秋冬季节,要一锅石橄榄鸭汤,炒几种海鲜,烫一盘虾,海鲜甜、锅气旺,饮几杯烧酒,海风从街道的尽头轻轻拂过,一个令人沉醉的厦门傍晚就这样温柔铺展开来。

 据地道风物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