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营区第十一小学大学区

优化资源共享 实现品质发展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几年来,船营区第十一小学大学区(以下简称船营十一小大学区)在市、区教育局的坚强指导下,在学区长学校的牵头引领下,在4所学校校长的全面统筹、整体构建和精细管理组织下,学区工作以区域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品质学校的建设研究》为统领,先后开展了几十项有特色、有品质、有亮点的教育教学活动,学区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特色鲜明。

学区内的4所学校所处地域不同,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学生来源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大学区的这条共研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优化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品质发展的?

和而不同应时而动

船营十一小大学区在成员校组成上,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学区长学校船营区第十一小学是一所城区小学,船营区双语实验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吉林市回族小学是一所民族学校,搜登站镇太平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

4所学校差异明显。几年来,学区工作的开展始终秉承“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原则。大学区工作启动以来,船营十一小大学区紧紧围绕“科学谋划、精细管理、发展特色”的总体工作思路,以船营区第十一小学的优势资源为依托,积极扩大优势教育资源辐射范围,在全区率先成立船营十一小大学区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由船营区第十一小学校长叶宏波为学区长;成员校校长为副学区长;小组成员由成员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组成。同时建立了由“专家组”(区进修学校的学科教研员)成员组成的联合教研组。4所成员校探讨制定大学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及年度工作计划,规划大学区发展蓝图。2017年11月,大学区领导小组人员携手走进太平小学,召开了“协作共研,我们向上生长”大学区主题教研活动暨“大学区‘星级教师’培养工程”启动大会。

时任船营区教育局副局长孟庆云对本次活动给予“启动最早、思路最新、活动最实”的高度评价;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船营十一小大学区在叶宏波校长的牵头组织下,学区领导团队审时度势、科学研判、迎难而上、应时而动,在全区率先组织学区成员校教师开展线上培训和研讨活动共8次,培训时长近20个小时,参培人数达700余人次。

建章立制与时俱进

自大学区工作启动以来,学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始终走在全区前列。学区长叶宏波带领其他3位校长居高望远、重谋笃行,学区工作紧紧围绕“科学谋划、精细管理、发展特色、优势互补”的总体工作思路建章立制,率先成立船营十一小大学区党支部联合领导小组,创新构建“三级联动”管理模式,即以4所学校校长为核心引领、副校长分管主抓和主任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组织开展学区活动。

工作中始终坚持“六个一”工作格局不动摇,即工作层面:每年度一次工作布置会、每学期一次工作研讨会;学校层面:每年度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联合教研活动;教师层面:每学期一次全体教师培训会、每学期一次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层面:每年度一次学生毕业季、每学期一次学生质量调研会。几年来,学区工作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为目标,以开展大学区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为突破口,不断增强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感。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伊始,大学区党支部联合领导小组齐聚双语实验小学校,召开了“谋篇布局‘十四五’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工作会议。总结“十三五”工作成果,谋划“十四五”工作新思路。3月初,全体领导再次相约,细化了2021年度大学区工作要点,商榷了第一次联合党建活动具体事宜,并于3月12日在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了“学党史当楷模做新时代身心健康的超越教师”主题活动。此次活动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船营区委常委、宣传部、船营区委学习室、船营区教育局、船营区进修学校及大学区各成员校校长、全体教师一同参会。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4位校长宣读《献礼建党百年华诞“十个一”活动倡议》,党员教师进行主题为“做传承红色基因的朗读者”集体诗朗诵,主题鲜明、内容厚重的党日活动,拉开了“十四五”开局之年学区联合党建工作的时代帷幕。2018年11月,船营区第十一小学被评为全国首批“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小河长、小湖长青少年环境志愿行动项目”成员校,叶宏波校长带领大学区共研共商共进,开启了快乐绿色之旅。到松花江畔,了解水利资源;走进北山公园,宣讲护河爱河常识;到长白岛,感受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丰富实效的活动,在学生内心深处种下了绿色希望。为了不断拓宽学区工作合作领域,打造德育工作同盟共建新样态,大学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构建精品校本课程来实现学区融合。在以“感恩母校我们向上生长”为主题4校联合毕业季上,校长的“成长寄语”、教师的毕业贺词表达了母校对学子的美好祝福;学生的获奖感言、家长的“终身荣誉家长奖”,表达了亲子之间对母校的感谢与不舍。毕业课程,感恩教育。

4年来,学区“共上一堂课”从未间断,持久的“温情瞬间”为所有学区孩子的小学生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资源共享携手共进

师资共享,求实暖心。在大学区教师交流活动中,学区长学校克服一切困难,共派出2名教师与回族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体验,4年从未间断。同时,在双语实验小学教师极度紧缺的情况下,选派1名教师到其校任教,有效缓解了师资力量紧缺的现状。为了实现学区管理的“一体化”,全力构建“品牌联建、计划联设、管理联合、人才联用、活动联创、信息联通、资源联享、培训联动”的“八个联合”管理体系,大学区充分借助“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日暨学校文化建设县区行”活动,先后在十一小学、双语实验小学和太平小学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特色展示活动。

质量提升,教研先行。几年来,学区工作始终将课堂教学作为撬动协同发展的主阵地。走进敦化六小的异地交流;“一师一品我们在路上”学区校本教研特色课堂展示;联合区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组织开展大学区区域联合主题教研活动。4年间,多主题、多层面联合教研活动多达几十次,有效提升了学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学区长学校充分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充分借助课题研究实践,打通校际壁垒。2021年3月,学区长学校聘请吉林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教育学会《核心素养背景下超越式教学研究》的课题主持人赵义泉博士为大学区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课题研究走进大学区的各所成员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课题研究协同实践,学校创新发展同频共振。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学区工作始终坚持“特色课程同实施共分享”原则不动摇。

一是家校课程,育人育心:2018年,船营十一小大学区的校领导、老师代表、家长代表们共同参与了“成长,家庭教育永恒的主题”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老师作了《新时期怎样做智慧家长》的专题报告,有效缩短了学区各校践行“家校共育”的探索进程;二是民族课程,绽放异彩:以回族小学与致和街道北寺社区联手举办的“文艺宣讲进校园”暨“同心筑梦、共庆六一”儿童节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大学区各校深入开展民族课程,从回小学生各具风情的特色表演到少数民族文化,从中华民族精神到后疫情时代寻找身边英雄,让民族团结教育落地生花。船营区第十一小学的“绿色教育”,双语实验的“快乐教育”,太平小学的“阳光教育”,回族小学的民族教育,各校在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共同携手打造区域品牌大学区,4年间,学区各校共获得各级别荣誉近百项。

打造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每一所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几年来,学区工作始终秉承“研培训”一体化理念,以培训撬动教师观念转变,以活动驱动课堂教学转型,以研修实践促进技能提升,以多元评价促发多元发展。从“师本”到“生本”,从“教知”到“练能”,从“追求分数”到“提高素养”,理念转变、素养提升,学区教师用傲人业绩书写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隽永篇章。学区教师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屡获佳绩,共荣获600余项个人荣誉。“五育并举”意味着学校要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区特色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成就学生多元发展;多元文体活动,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让个性得到张扬;超越品质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实践者、探究者、展示者、评价者。学生的头脑被解放,潜能被释放,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独特的发光体,学生综合素养在一次次参与、展示中得到提升。4年间,学区学生在校内外各个类别的竞赛中共获得近千项荣誉。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成长记录汗水,荣誉见证付出,奋进彰显本色。回首往昔,一路艰辛勇于开拓;放眼今朝,守正创新谋求发展;极目未来,志存高远再续辉煌。

记者尚妍志通讯员彭新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