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的情怀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潘烽

    生命,和石油为伍是幸运的。

    在和石油融在一起的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一辈子,我还真没见过石油。尽管如此,它完全没有超出我的想象——黑黑的,或者掺杂一点褐色。一团团,一块块,或者是液状,甚至有些稠。起初,总觉得,和铺路的沥青差不多。当然难免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我见过一列列罐车,从大地迅驶而过,大地颤颤的,藏在罐里的石油带着急切,呼啸向前。我深深地为它骄傲。十列罐车,也容不下我的傲气。从二十几岁,直至成为老者——这种傲气,只增不减。

    习惯上,人们将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原油很了不起,从中可以提炼出上千种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液化气、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等,可制造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等化工产品。

    很多高科技领域,都离不开石油。从大飞机上天,到探月工程,把这些东西归纳为一句话:有了石油,就等于有了经济的血脉。

    勘探、开采、炼化,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都是心离石油最近的人。闻惯了油的味道,特殊的芳香融进生命,整个身子就拥有了特殊的力量。

    石油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没有石油,就没有今天五彩缤纷的世界;没有石油,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石油,和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相依相伴。人的一辈子要“穿”掉290千克石油;要“吃”掉551千克石油;要“住”掉3790千克石油;要“行”掉3838千克石油……

    还有“娱乐”,与石油就更密不可分。从孩子五颜六色的玩具,到人们看的光碟、使用的U盘,从一张小小的扑克牌,到一支细细的钓鱼竿……

    石油,是大地之血,是世界前进的推进剂。它的奥妙与神奇远不止于现在。石油,是一个民族强身壮体的“高蛋白”。

    石油人是一个大概念。开采、炼化、加油站的加油人,全部都集合在这个概念里。一个概念下聚集了这么多人,多了不起。

    勘探后的开采,多在蒿草池塘、稻田等地。竖起井架,就是竖起一面旗帜。被称为“磕头机”的抽油机,一连就是一片。

    铁人王进喜,是融进我们灵魂里的人。上世纪60年代初,他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开进大庆,在萨尔图荒野,人拉肩扛竖井架,冰中取水保开钻,跳入泥浆池中奋力搅拌水泥浆。那场面,在回忆中,总像浪,一次次拍打胸口,最终,形成了哺育我的气息,我的身子骨因滋补而坚硬。这种质感连同内心里的期望,让手里的“F”形扳子或加油枪,恰如其分地给予了表达。或者说,“F”形扳子或加油枪是被我的情绪感染着,喷射便是一种迸发。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山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我整个身子的每根骨头,好像都由这些句子进行了二度塑造。历史让我不忘,大庆人在铁人精神引领下,钻井进尺达到500座珠穆朗玛峰的深度。想想,谁能不为中国工人骄傲!

    把石油转换成的汽油、柴油,一枪一枪地加出去。肩负的岂止是石油人的寄托?心跳就是驱动力,我在为我的祖国加油,用我的双手为祖国前进提速。远看加油岛,雄伟、大气。近看加油岛,明丽、宁静。加油岛,就是中国石油在浩瀚商海中航行的一座桅杆!

    许是所在的位置和岗位不一样,对幸福的向往,各有各的期盼。我追求的就是多卖油,多加油,让自己的这双手不停地忙碌。眼前车水马龙,是看不够的景致。

    让我崇敬的,还有远方茂密的高塔。在它的脚下,延伸着专用铁道线。原油乘着专列,一路呼啸,一路欢歌……向前。路口,栏杆下,人们伫立,为它让行。伫立的人,管那叫油龙。油龙,多形象、多气派、多富有动感的称谓!

    高塔看着由远而近的油龙,兴奋地举起朵朵白云欢舞。松花江的浪涛致欢迎词,场面异常隆重。那里的夜最美,有一支歌《化工城之夜》广为流传:“化工城,不夜的城,满天星座,遍地塔灯,那不是天上的星,那不是地上的灯,那是化工理想的梦境……”

    加油站储藏罐里的98号、95号汽油,以及柴油,都是从那片茂密的厂区里出发并抵达这里的。

    精馏塔、反应器、聚合釜……提炼、裂化、融合、分离、蒸馏。经过不同的工艺处理,漆黑的石油便焕发出缤纷的色彩。

    颇有气魄的大管廊,是石油的高速路。

    一座座高塔,高矮不同,有分离,有气化,承载着各自的使命。这些高大魁梧的钢铁汉,聚成莽莽苍苍的景象。

    林立的炼塔之于我,就是现代大工业特有的规范和文明。升温,再升温,把心的热量传导出去,变成动力。用速度展现青春和力量。中国石油在这儿,我就在这儿。

    在这儿,总是一千次、一万次地感受到整个世界的饥渴。壮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兴旺繁荣。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一个沐浴着石油精神长大的人,都胸怀大志,身体力行,报效于国。石油河,滔滔的浪花是一种方言,表达着对人的赞叹。广袤的中华大地,何止近百年,甚至千年、几千年,享受着石油的恩赐。

    踏月,要在月圆时。沿工厂的路,丈量,长长的行程。是时间的碎片,静卧在那儿,如锦绣。银光如银,有一点白昼的味道才好。

    一个人走,赏月,静静地,赏到的是月光下面郁郁葱葱的钢铁大林莽。不是慢行,是蹑行,小心翼翼,似停,非停,空气慷慨地涌了满怀,我不客气地揽进胸膛,顿觉肢体轻松,步子轻盈。一缕清风拂过,微微,波动成一幅动人的水墨。天上那枚月,被吹动得时圆、时椭。圆月,栩栩,像一幅水拓画。

    把宁静搁在心里,宁静的厂区多好,所有的噪音与我保持着亲密的距离。鸟儿都归林了,没有了以往的聒噪。远处,有一蒿枝被风刮响,如琴弦发出的音响。又像古筝,在结束一支曲子时淡淡的余音。

    我知道自己的心胸分外阔朗,总是固执地认定,在所有的大工业景致中唯有石油化工装置是最美的。它高大,立体,构成完整的雕塑。技术改造,还它以青春。飞入塔林的鸟儿,从那钢铁的纹路里,便能读到一首首诗。

    谁说我孤独?有高塔,有管廊,有光,有影。涌进心中的问候,接二连三。

    静静的夜,有它洁白无瑕晶莹透亮的一面。比如,此时此刻的感觉。夜,并不是黑色的。 

    孤独,能酝酿奇迹之生。

    嘈杂,能点燃创造之火。

    滋润田野,给大地丰收;涌流千里,给世间富庶。

    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给予人类无量恩赐的是石油。人们喜欢石油,是因为它象征财源滚滚。

    置身于石油勘探、开采或深加工场地,如同伸手可触、可摸,有一种相拥的感觉。

    从石油开采,到石油深加工,它有时澄澈,有时浑浊,变幻着神奇。

    这里,有偏爱,有汗水,有向往,有崇敬。我的心境,也是充满激情和跌宕。

    一代代人,把青春给了石油,而石油没有亏欠任何人。石油,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为付出了,因为创造了,所以,石油人的内心始终洋溢着自豪。

    看井架巍巍。

    看塔林高耸。

    厂区深处,月圆情浓。

    这大千世界的万般奇幻,来自于石油。

X